现在中小学实行的职称工资制度,已经走入了一条与当初设计者背道而驰的道路,极大地挫伤了埋头苦干但没有关系的教师工作的积极性。
在当前的教师工资制度设计下,一个同等教龄的教师,中高职称与中一职称有1000元以上的差距。在教师月平均收入3000元的情况下,这种差距是巨大的。
按理说,教师要评上职称,就必须经过“三关”——计算机、普通话、论文。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,这些都不是事儿。论文、计算机证、普通话证都可以买卖。
有相当一部分老师电脑不会使用,居然拿了高级计算机证;有些老师不会讲普通话,但是拿了二乙普通话证;有些老师一个年终总结都写不好,居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了文章……
在名额有限的情况下,晋职的道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、关系获得优先权,所以一些投机者就利用这些漏洞,如愿得到晋升。长此以往,会愈加助长找渠道、托关系的风气 ,而最吃亏的,则是没有渠道和关系的、踏踏实实教书育人的普通教师。
这样一来,学校就有一个特别的现象:具有高职称,拿高工资的人,却可能也无不精、消极懈怠,当不了学校的顶梁柱,只能在学校一些不重要的岗位上混日子;而那些拿低工资的人,却可能成为学校发展的顶梁柱。
按理说,为了弥补教师职称工资带来的破坏性,国家又设置了“低职高聘”、“高职低聘”两项修正措施。但既然人家有“能力”评上去,自然就有能力保住自己的高工资。结果是这两项修正措施在实施过程中彻底落空。
既然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制度已经妨碍了教师积极性的发挥,成了实现教育公平的绊脚石,那就说明这个制度已经失去了存在的意义。不如像废除其他不合理的规章制度一样,来个解放思想,锐意改革,早些废除之,代之以切合实际的,能够真正激励教师积极性的新办法,以促进我国教育事业良性发展。
教育部已经决心在2015年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。接下来的改革会有什么新动态和新举措?我们关注并期待看到更加“强效”的药方逐一瓦解这些症结。
策划:朱哲
实习编辑:蔡沁知
第3期《教学主张与教师成长》
详细情况与订购方式请点击文章底部“阅读原文”进行了解!
期待您的加入!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